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皇冠:加冕進行曲 Crown Imperial: Coronation March

華爾頓 | 皇冠:加冕進行曲
William Walton | Crown Imperial: Coronation March


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駕崩,新即位的愛德華八世預定於翌年五月舉行加冕典禮,依照往例將委託作曲家為典禮創作樂曲。以《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聞名的艾爾加(Edward Elgar),在此前就曾三度為王室典禮譜寫過音樂作品:
  • 189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帝國進行曲》Imperial March, Op. 32
  • 1902年,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加冕頌歌》Coronation Ode, Op. 44
  • 1911年,喬治五世加冕典禮:《加冕進行曲》Coronation March, Op. 65
然而艾爾加卻已於1934年過世,於是承辦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找上了當時年輕世代作曲家中,音樂才華與創作技巧不亞於艾爾加的華爾頓(William Walton),委託他為加冕典禮創作一首「交響加冕進行曲」(Symphonic Coronation March)。華爾頓當時正在創作小提琴家海飛茲(Jascha Heifetz)委託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隔年里茲音樂節(Leeds Festival)的合唱作品等,但由於BBC提供了即時的資金援助,使他能優先創作並於1937年三月完成這首《皇冠:加冕進行曲》(Crown Imperial: Coronation March)。

《榮耀倫敦城


威廉‧丹巴爾(William Dunbar)是一位活躍於15至16世紀間的蘇格蘭宮廷詩人(Makar),與蘇格蘭史都華王朝的君主詹姆斯四世有著密切聯繫,畢生以低地蘇格蘭語(Scots)創作了數量龐大、主題與風格多彩的詩作。

華爾頓在1937年里茲音樂節上首演的清唱劇《榮耀倫敦城》(In Honour of the City of London),正是取材自丹巴爾的同名詩作,而同時期創作的《皇冠》,其題名也是來自同一首詩的其中一句:
Empress of townes, exalt in honour;        眾城之女皇,榮耀中讚揚;
In beawtie beryng the crone imperiall;    絕美中皇冠加冕其上;
Swete paradise precelling in pleasure;     甜美如天堂,喜悅中擅場;
London, thou art the flour of Cities all.    倫敦,汝乃萬城之花。
由於同年爆發了愛德華八世的退位風波,喬治六世成為西敏寺加冕典禮上的新王。《皇冠》在典禮同日首演之後立即受到熱烈歡迎,並連同華爾頓於1953年為伊莉莎白二世加冕典禮譜寫的《聖球與權杖》(Orb and Sceptre),成為往後英國王室典禮愛用的樂曲。

《皇冠》繼承了艾爾加等前輩作曲家的英國進行曲傳統,包括兼具穩重與燦爛的風格,以及「A-B-A’-B’-Coda」的樂曲結構。然而,受到包括電影音樂在內的許多20世紀音樂風格的影響,《皇冠》的樂句不再是工整的8小節或16小節,而是9小節或10小節等;B段(Trio段)按照傳統的做法,應該轉至A段的下屬調(此曲A段為C大調,其下屬調為F大調),但在此曲中卻是轉到了遠系調的降A大調,並有著一氣呵成的綿長樂句,種種特色為《皇冠》增添了有別於傳統英式進行曲的華麗色彩。

  • A段第一主題

  • A段第二主題

  • B段(Trio段)主題





※曲解資訊如欲轉載,請留言告知並註明出處,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