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弱音器(Mute)的語源與目的

弱音器,多用於弦樂器與銅管樂器,而銅管常用的包括直型(Straight Mute)、杯型(Cup Mute)、延管型(Extending Tube Mute)和塞音型(Stop Mute)等。



     直型             杯型               延管型             塞音型

曾有人跟筆者說,弱音器的作用是改變音色而非真的要「弱」,應稱之為「變音器」較為恰當。究其語源,各種語言的弱音器名稱如下:

 弱音器              Sordina (f.) / Sordino (m.)
  弱音器            西  Sordina (f.)
  Mute                 Sourdine (f.)
  Dämpfer           Сурдина (拉丁字母轉寫: Surdina)
  Dampilo           Sordino / Demper

首先,「Sord-」是「」的字根,來自拉丁文的「Surdus」,義大利文中主要用陰性的「Sordina」,但在國際通用的音樂術語上卻慣用其陽性「Sordino」,如「Con sordino」、「Senza sordino」等。印歐語系中,有絕大部分的語言是使用這個字根,即「聾」,想必是想強調聽的人的感覺。

而英文獨樹一幟地用了和其他語言皆不相同的字「Mute」。Mute 是「」的意思,大家起碼都在電視遙控器上看過這個字,和「聾」相較之下,這裡顯然是換到了發出聲音的人的角度。

再來看到第三種,以德文為代表的「Damp-」字根,這個字也許大家不熟悉,但在英文中是有這個字彙的。英文的「Damp」作動詞用時,有「抑制」、「減弱」的意思,而「Damper」指的是「制音器」,就是鋼琴內部每根弦上用來制音的小木塊(通常有U型[單弦]、V型[雙弦]、W型[三弦]、平型[三弦]等數種)。另外平台式和直立式兩種鋼琴的右踏板,即延音踏板(Sustain Pedal),又稱「Damper Pedal」,因為其作用原理是將制音器挪開,進而達到延音的效果。

    
             V型                 U型                                  W型                                      平型

但德文的「Dämpfer」卻是泛指所有所謂的「弱音器」和「制音器」;另外在荷蘭文中,屬此類字根的「Demper」和德文一樣是泛指,而「Sordino」則用於專指弦樂器的弱音器。總之在此類中,欲強調的應是這個東西本身「抑制」、「減弱」的功能性

至於中文的「弱音器」筆者推測是直接從日文照抄過來的,而日文的「弱音器」本身又是從德文意譯而來。

很有趣地,同樣一種東西,卻在不同的語言中出現了三種詮釋方式:從聽者的角度、演奏者的角度,以及本身功能的角度。某種層面上,似乎也反映了各語言使用民族的性格。

言歸正傳,弱音器的目的到底是要「弱音」,抑或是「變音」?從上述各語源來看,不管是「聾」、「啞」或是「抑制」、「減弱」,都反映了一個聲音「弱化」,甚至「消失」的意涵。然而回歸實際面,應該說這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出發點也許是為了使其弱,但音色的改變也是必然的。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弦樂器上使用的弱音器,其「弱音」的目的遠大於「變音」。但在銅管樂器上就不同了,個人認為這兩種目的得視樂曲要求的效果而定,許多時候其「變音」的目的是遠大於「弱音」的,更何況銅管樂器的弱音器又有諸多種類。一個要求以加裝延管型弱音器(Extending tube mute,或稱Harmon mute、Wah-wah mute)演奏的片段,絕對不會是為了使樂手能夠以極弱的音量演奏。但在某些地方,卻是同時需要這兩種效果的,例如當小號群加裝直型弱音器做極弱奏時,可以產生一種仿若泛著銀光的色彩。

總而言之,銅管樂器使用的弱音器,基本上應該和弦樂器使用的弱音器視為完全不同的東西。

--

2012.04.11

關於最後兩段的結論勢必要做點修正。

對於「音色」這點而言,其實多多少少包含了「音量」甚至「音高」的因素在內。這裡指的「音色」,並不是物理課本裡面所謂的聲音三要素:波形(音色)、頻率(音高)、振幅(響度),而是更廣義地討論「音樂」本身中,能夠營造出的多種「聲音色彩」:黯淡、明亮、低沉、高亢、輕柔、燦爛、寬廣、尖銳、詭譎...。反之,就像我們應很難想像「燦爛輝煌的小聲」或是「細膩輕柔的大聲」一樣,「音量」在某種程度上也包含了特定的「音色」性格在內。

作曲家在構思樂曲時,絕不會把音樂中的種種構成元素分開來思考,而應是完整地以自己想表達的音樂情緒為依歸,透過和聲、對位、織體、配器(其中便包括了弱音器的使用)等手法來實現。如此一來,弱音器在字面上「使其弱」的表面意義便顯得不那麼重要,而是納入整個音樂情緒與色彩的構成思維中決定使用與否。

因此,「弱」音器,用於弦樂器也好,銅管樂器也好,便不只是單純地為了「弱音」而服務;再者,在銅管樂器上亦有裝上弱音器後,必須以相當大的音量演奏的。而站在銅管樂器的立場上來說,或許弱音器造成的音色置換,比起弱音器本身會造成的弱化現象來的重要吧。

4 則留言:

  1. 看了一些文章 非常想認識你

    希望一樣愛音樂的人能交流一下

    我的email是kulthuzard@gmail.com
    MSN:kulthuzard@gogodie.net
    Skype:kulthuzard

    facebook:kulthuzard

    回覆刪除
  2. 據我所知,例外出現在低音管加上弱音器,例如著名的柴六第一樂章開頭solo,那純然是為了音量的考量。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也可以說是為了音色考量,在需要極度寧靜的片段,自然是不會希望有任何具有穿透性的音色跑出來吧,尤其是低音管最低幾個音作用至揚聲管時所會產生的"直昇機音"XD

      刪除
    2. 其實揚聲管只有最低音的bSi有影響,以上的音都在揚聲管以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