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丑角 Scaramouche

史巴克:丑角
Philip Sparke: Scaramouche


發源自義大利,於16至18世紀間流行於歐洲的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帶著各種不同的面具、反應當時社會刻板印象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主要有四大類型:
  • 「Zanni」,機靈狡詐、詭計多端的僕人
  • 「Vecchi」,看似博學實則貪婪而迂腐的有錢老人
  • 「Innamorati」,彼此相愛卻因種種因素而不能在一起的年輕戀人
  • 「Capitani」,穿著浮誇軍裝,矯揉造作、愛說大話的西班牙軍官

「Scaramouche」則是綜合了「Zanni」與「Capitani」兩種性格的角色,通常穿著一身黑絲絨的西班牙服飾,是個滑稽調皮、自誇卻膽小的丑角。

英國作曲家史巴克發想自義大利即興喜劇的作品已有1986年的《默劇》(Pantomime)與2006年的《諧角》(Harlequin)兩首作品,皆為寫給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的協奏曲。2009年的作品《丑角》(Scaramouche)再次從即興喜劇獲取靈感,這次則是寫給細管上低音號(Baritone)的協奏曲。

細管上低音號演奏家馬捷拉(Katrina Marzella)在BBC廣播二台(BBC Radio 2)所舉辦的《銅管新秀選拔賽》(Young Brass Soloist,現更名為Young Brass Award),於2004年度的賽事中脫穎而出,並贏得了BBC表演藝術基金(BBC Performing Arts Fund,已自2016年起停辦)的獎學金資助,這使她得以委託多位知名的作曲家為她的樂器創作協奏曲,其中便包括了這首《丑角》。

義大利即興喜劇為當代的歐洲戲劇型態奠定基礎,「Scaramouche」也成為當今小丑形象的前身。作曲家在《丑角》中運用感傷與喜劇的情緒對比,描繪出如同悲/喜兩種面具交替的戲劇演出。富有表現力的慢板歌謠段落,與隨之在後的精神抖擻的快板,充分開發了細管上低音號在抒情面、技術面等全方位的表現潛力。

※曲解資訊如欲轉載,請留言告知並註明出處,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