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主題與變奏曲 Theme and Variation, Op.13

史特勞斯:主題與變奏曲,作品13
F. Strauss: Theme and Variation, Op.13


法蘭茲‧史特勞斯(Franz Strauss, 1822-1905)是後期浪漫樂派巨匠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的父親,父子兩人在轉閥系統開始應用於法國號上的19世紀中葉,為法國號貢獻了不少經典名作;除了兒子理查馳名的兩首協奏曲與數首交響詩中宏大的法國號聲部外,父親法蘭茲也以一首《C小調法國號協奏曲》(Horn Concerto in C minor, Op.8)、《夜曲》(Nocturne for Horn and Piano, Op.7)、《主題與變奏曲》(Theme and Variations, Op.13)等曲目為法國號演奏者們所熟稔。

法蘭茲‧史特勞斯本身是一位相當出色的第三部法國號手,在慕尼黑宮廷樂團(Munich Royal Court Orchestra)有長達42年的演奏生涯,除此之外也涉足指揮。對音樂風格的選擇持保守態度,推崇古典時期以及其繼承者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等人的音樂,貶抑白遼士(Hector Berlioz, 1803-1869)、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等人的作品;晚年受到兒子理查作曲風格的影響,漸漸改變其音樂品味。

這首為法國號與鋼琴所寫的《主題與變奏曲》由六個部分所構成。開頭由慢板(Adagio)的序奏(Introduction)導入,承接給稍快板(Allegretto)的主題(Theme)樂段呈現,為簡單的AA'BA兩段曲式。其後發展出四段根據主題的變奏,第一變奏(Variation I)與第二變奏(Variation II)的結構與主題相同,加入了裝飾音與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變奏,挑戰吹奏者的吹奏技巧與運舌清晰度。

第三段變奏是與前兩段變奏呈對比,3/4拍的如歌的行板(Andante cantabile),由降E大調轉入降C大調,並包含了一小段的華彩樂段(Cadenza),充滿歌唱性的旋律線由呈分解和弦不斷流動的十六分音符伴奏輕輕襯托。第四段變奏是一段稍長的輪旋曲(Rondo),調性回到降E大調,主題於鮮明的6/8拍節奏上活躍地呈現,樂曲的結尾部分(Coda)加入了十六分音符的音型與模進樂句,在八度大跳後的下行快速琶音中結束。

※曲介資訊如欲轉載,請留言告知並註明出處,謝謝!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