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威尼斯狂歡節 Carnival of Venice

安邦-詹姆斯:威尼斯狂歡節
Jean-Baptiste Arban (arr. Harry James): Carnival of Venice


16世紀的義大利街頭,盛行著搭配圖畫講述或吟唱歷史故事的繪景說唱劇(Cantastoria),一首拿坡里民謠《喔我親愛的媽媽》(Oh cara mamma mia)自此傳唱開來。歌劇作曲家凱澤爾(Reinhard Keiser)的歌唱劇(Singspiel)《威尼斯狂歡節》(Der Carneval von Venedig)將這首曲調帶到了德國,當時喜愛此曲的孩子們爭相創作不同的新歌詞,成為時下流行的童謠,並演變至今日定型的版本:《我的帽子有三個角》(Mein Hut, der hat drei Ecken)。

19世紀以降,隨著多位作曲家的引用,這首民謠也重新以《威尼斯狂歡節》的身分,從街頭走進音樂廳,登上大雅之堂。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鬼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在他1829年的同名變奏曲(Il carnevale di Venezia, Op.10)中神乎其技的演繹,讓此曲一時聲名大噪。此後各種樂器領域的作曲家也依循帕格尼尼的做法,為自己的樂器寫作炫技的《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

短號與小號學習者必定接觸過的,被譽為「小號聖經」的安邦教本(Arban Method)中,就收錄了安邦(Jean-Baptiste Arban)所創作的短號/小號版本的《威尼斯狂歡節》,雙吐、三吐、快速音群、大跳音程等技巧的展現,自1864年出版至今仍在短號/小號的獨奏炫技曲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到了20世紀30、40年代的大樂團(Big Band)與搖擺樂(Swing)的時代,傳奇的爵士小號手哈利.詹姆斯(Harry James)和他的樂團,用爵士樂的語法與他獨有的風格,融合了原曲精神重新詮釋了這首經典的獨奏作品。



※曲解資訊如欲轉載,請留言告知並註明出處,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