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行星組曲》與占星學

行星,日文稱「惑星」(わくせい),對比滿天99.99%的恆星天體,行星與眾不同的移動軌跡何嘗不令人們困惑不已?

你可曾想過,英國作曲家 Gustav Holst 的《行星組曲》,寫的既非天文學上的實體行星,亦非相關的古希臘羅馬神祇,而是在占星學上,指稱行星行使眾神意志,對人類事務產生的直接影響?

...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 火星:能量、意志、爆發力和生命力,支配肉體力量,慾求、衝動、野心的根源;作曲家稱之為「戰爭使者」 
  • 金星:和諧、藝術、美感、愛情、人緣、交際;作曲家稱之為「和平使者」 
  • 水星:思想、心智、語言,決斷力及表達能力、溝通與學習能力;作曲家稱之為「飛翔信使」 
  • 木星:知識、深造、哲學觀、直覺、理想與抱負,正面及樂觀思想;作曲家稱之為「歡樂使者」 
  • 土星:磨難、考驗、責任感、自我成長、成熟、自保;作曲家稱之為「老年使者」 
  • 天王星:天賦信念、個性、改革與創新能力;作曲家稱之為「魔術師」 
  • 海王星:敏感與幻想能力、內省、潛意識、幻覺、迷亂,以及詭計或騙局;作曲家稱之為「神秘主義者

古典占星學最早在古希臘只有五大主星,即肉眼可見的水、金、火、木、土;中世紀的占星學家加入了月亮與太陽,合稱七大主星或「曜星」(Lights)。望遠鏡發明後,隨著天王、海王、冥王、穀神等星體被人們發現,亦陸續加入現代占星學的系統。

時值1930年,第九大行星的發現震驚全球,這是在 Holst 完成 《行星組曲》後14年的事。然而作曲家對於為這顆新行星寫作新的樂章興趣缺缺,甚至深信都是因為《行星組曲》太受歡迎以致於他的其他作品遭到冷落。4年後(1934),作曲家與世長辭,但「冥王星」樂章並未就此成為絕響。

2000年,研究 Holst 的權威、同為英國作曲家的 Colin Matthews 為懸宕了70年的作品「補完」第八個樂章:《冥王星,新生者》(Pluto, the Renewer),至此地球以外的八大行星全數到位。

然而造化弄人,6年後(2006)的八月,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在布拉格發布了行星定義,「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行列,降格成了「矮行星」(Dwarf Planet)。更不湊巧的是,同年三月, Simon Rattle 與柏林愛樂甫灌錄了一張《Holst: The Planets; Asteroids》,其中《行星組曲》完整收錄連同冥王星在內的八個樂章,在被IAU捅了一刀後仍在同年九月發行。事後看來, Colin Matthews 似乎做了件多餘的事,Holst 倘若地下有知,真不知會作何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