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殖民地之歌 Colonial Song

格蘭傑:殖民地之歌
P. Grainger: Colonial Song


佩希‧格蘭傑(Percy Grainger, 1882-1961)是一位出身自澳洲、耕耘於英國、成名於美國的作曲家、編曲家及鋼琴家。1907年,格蘭傑結識了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之後,其使用民謠的作曲手法影響了格蘭傑,使他開始進行民歌收集、整理的工作,並創作、改編了大量的英國民謠,扮演了英倫民謠復興的重要角色。

其代表作品包括《鄉間花園》(Country Gardens)、《殖民地之歌》(Colonial Song)、《戴瑞郡的愛爾蘭民謠》(Irish Tune from County Derry)、《林肯郡花束》(Lincolnshire Posy)等,不僅將民謠和原創性完美地結合,賦予民謠新的生命力,在節奏上更作出大膽創新卻又合理的嘗試,在和聲、織體和對位手法上亦表現地相當豐富而細緻。

此外,格蘭傑致力於管樂合奏的推廣,其在管樂合奏的音響及色彩上,為後世開創出豐富的可能性,豎立了重要的里程碑。晚年他更提倡了「自由音樂」(Free Music),強調節奏、調性的自由度,並重視旋律性;他更開發出了「自由音樂機器」,成為今日電子合成器的先驅。

這首《殖民地之歌》(Colonial Song)最初是格蘭傑於1911年譜寫的鋼琴曲,作為獻給他母親蘿絲(Rose)的生日禮物。爾後,又陸續改編成管弦樂、管樂、鋼琴三重奏、獨唱與管弦樂團等多個版本。其中,當今最常被演出的,便屬1913年完成的管樂版本。

作曲家說明這首曲子是「一個寫作可代表澳洲鄉村之曲調的嘗試,就像那些福斯特(Stephen Foster)所作的,足以代表美國鄉村的精湛作品一般。」雖然作曲家原先計畫將此曲作為一個系列作品《感情》(Sentimentals)的其中一首,但他並未再為這個系列寫作過其他作品。

這首作品早期得到的迴響並不正面,甚至有極盡諷刺之能事的評論。英國指揮家畢勤爵士(Sir Thomas Beecham)便這樣挖苦他到:「我親愛的格蘭傑,你達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你寫出當代最糟的作品了。」然而,這首作品在美國收到了較為正面的評價,尤其是作曲家在美軍服役期間,將此曲改編為管樂版本之後。

二十世紀末,此曲開始廣為管樂團的指揮家們所接受。美國管樂指揮大師巴提斯提教授(Frank Battisti)將此曲列入一份73部「值得頌揚」的作品名單中;著名的管樂大師芬奈爾(Frederick Fennell)亦將此曲認定為「管樂團基本常備曲目」之一。

藉這首《殖民地之歌》,作者希望表達是當時正受英國殖民統治的澳大利亞原居民的心聲;由於在一次大戰期間,澳洲加入英國盟軍,許多澳洲青年遠離家園參戰而犧牲。曲子整體速度以慢板為主(Fairly slow),全曲瀰漫著濃厚的民謠風格以及被殖民者抑鬱而善感的情懷。

※曲介資訊如欲轉載,請留言告知並註明出處,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